一、口腔炎症的常见类型

口腔炎症类型多样,每种都有其独特的症状特点和表现形式。
疱疹性口炎多由 Ⅰ 型单纯疱疹病毒引起,常见于 6 个月到 2 岁的婴幼儿。发病时,患儿往往会出现 38℃至 40℃的发热,1 至 2 天后口腔黏膜上会长出小水疱,可能是单个,也可能成簇分布。这些小水疱破溃后会形成较浅的溃疡,上面覆盖着黄白色的膜样渗出物,周围伴有红晕。患儿会因局部疼痛而流涎、烦躁哭闹、拒食吐奶。此病症终年可发,冬春季是流行高峰,具有传染性,在托幼机构容易群体发病。若不经治疗,1 至 2 周可能会自愈,但容易复发,反复发作者通常与微量元素锌的缺乏有关。
念珠菌性口炎,也就是鹅口疮,多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。此病与新生儿出生时产道感染或乳具感染有关,菌群失调也是重要原因之一,比如长期滥用抗菌素。其症状主要是在小孩的口腔黏膜上出现白色乳凝块样物,可在口腔内的多处同时发病,常见于上下唇内侧、颊黏膜、舌面、牙龈、软硬腭等部位。这些白膜开始为乳白色点状或小片状,逐渐融合成大片乳白色膜,略微凸起,周边不红,不易擦去。若强行擦拭,局部会潮红,甚至可能溢血。一般无全身症状,严重者会出现食欲低下、拒奶、哭闹不安、低热、呼吸困难等情况。
药物过敏性口炎可在口腔的任何部位出现。发病时,口腔黏膜会有灼热发胀的感觉,同时出现红斑充血、肿胀,甚至会有水疱渗出、糜烂坏死。
溃疡性口炎,如复发性阿弗他口炎,好发于口腔的唇、颊、软腭或齿龈等处的黏膜,会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溃疡面,表面凹陷,周围充血微红肿,伴有疼痛。
放射性口炎的症状表现为口腔黏膜发红、水肿、充血,可能出现糜烂、溃疡,表面覆盖白色假膜,容易出血,触痛明显。
二、口腔炎症的成因分析

(一)感染因素
口腔炎症可能由多种感染因素引起。病毒感染如单纯疱疹病毒,可导致疱疹性口炎;细菌感染如链球菌、葡萄球菌等,容易引发细菌性口炎;真菌感染如白色念珠菌,是念珠菌性口炎(鹅口疮)的常见病因。此外,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也可能导致口腔炎症,尤其在机体免疫力低下时。
(二)过敏反应
某些人对特定的食物、药物、化妆品或口腔护理产品可能产生过敏反应,从而诱发口腔炎症。例如,对某些海鲜、香料过敏,或对某些抗生素、漱口水成分过敏等。
(三)局部机械刺激
口腔受到外力撞击、划伤、烫伤,或者牙齿磨损、不合适的假牙、尖锐的牙尖等,都可能对口腔黏膜造成机械刺激,引发口腔炎症。
(四)内分泌失调
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,如女性在生理期、妊娠期、更年期,由于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的波动,可能导致口腔黏膜的敏感性增加,从而更容易发生口腔炎症。
(五)胃肠功能紊乱
消化不良、胃酸反流、便秘等胃肠功能问题,可能导致口腔内环境改变,细菌滋生,进而引发口腔炎症。
(六)口腔不良习惯
长期吸烟、咀嚼槟榔、过度饮酒等不良习惯,会刺激口腔黏膜,降低口腔抵抗力,增加口腔炎症的发生风险。此外,咬唇、咬颊、单侧咀嚼等习惯也可能导致口腔黏膜损伤,引发炎症。
三、口腔炎症的危害展现

口腔炎症带来的危害不容小觑。首先,在局部黏膜症状方面,口腔炎症常常导致口腔黏膜出现溃疡、糜烂的情况。这些病变部位不仅疼痛难忍,还会严重影响正常的说话和进食。例如,溃疡性口炎形成的溃疡面,在受到外界刺激时,如食物的摩擦、温度的变化,都会引发剧烈的疼痛,使得患者在说话时不敢张大嘴巴,进食时也只能选择软烂、清淡的食物。
口腔炎症还有可能导致癌变。长期反复发作的口腔炎症,尤其是一些特定类型的炎症,如长期不愈的口腔溃疡、口腔黏膜白斑等,细胞发生恶变的风险会增加。一旦发生癌变,将给患者的生命健康带来极大威胁。
此外,如果口腔炎症长期得不到有效的控制,还会对身体的其他器官造成不良影响,引发全身症状。例如,口腔炎症可能会引起心血管疾病,如心脏病、高血压等。炎症产生的有害物质进入血液循环,会破坏血管内皮细胞,导致血管壁增厚、变硬,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。
口腔炎症也可能影响血糖的控制,从而加重糖尿病患者的病情。糖尿病患者本身免疫力较弱,口腔炎症更易发生且难以痊愈,而口腔炎症又会进一步影响血糖的稳定,形成恶性循环。
同时,口腔炎症还可能引起呼吸系统疾病,如肺炎、支气管炎等。口腔中的细菌通过呼吸进入呼吸道,引发感染和炎症。
消化系统疾病也可能与口腔炎症有关。口腔炎症导致的细菌滋生和口腔异味,可能会影响胃肠道的正常功能,引发胃炎、肠炎等疾病。
四、口腔炎症的预防方法

(一)定期刷牙
每天至少早晚两次刷牙,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 3 分钟。选择适合自己的牙刷和牙膏,正确的刷牙方法能有效清除口腔中的食物残渣和细菌。
(二)使用牙线或牙间刷
牙线和牙间刷能清洁到牙刷难以触及的牙缝区域,去除牙缝中的食物残留和牙菌斑,减少细菌滋生的机会。
(三)饮食健康
- 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,它们富含维生素、矿物质和膳食纤维,有助于维持口腔黏膜的健康。
- 减少高糖、高脂肪和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,这些食物容易导致口腔细菌繁殖,增加口腔炎症的风险。
(四)定期口腔检查
建议每年至少进行 1 – 2 次专业的口腔检查。牙医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口腔问题,如龋齿、牙周病等,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,预防炎症的发生和发展。
(五)戒烟限酒
- 吸烟会刺激口腔黏膜,降低口腔抵抗力,增加口腔炎症的发生几率。戒烟有助于改善口腔环境。
- 过量饮酒也会对口腔健康产生不利影响,应限制饮酒量。
(六)注意口腔卫生
- 除了刷牙,还可以使用漱口水来清洁口腔,抑制细菌生长。
- 避免乱咬硬物,以免损伤口腔黏膜。
- 不要乱用口香糖,以防口腔细菌繁殖。
五、重视口腔炎症的重要性

口腔炎症看似普通,但实则不容忽视。它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影响深远。当患上口腔炎症时,疼痛、肿胀等不适症状会使人难以正常进食、说话,影响社交和工作。比如,患有溃疡性口炎时,每一次咀嚼和吞咽都可能带来剧痛,让人无法享受美食,甚至导致营养不良。
更为严重的是,口腔炎症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,可能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。例如,牙龈炎久治不愈可能发展为牙周炎,导致牙齿松动甚至脱落,影响咀嚼功能和美观。
又如,长期的口腔炎症可能会增加患心脏病的风险。炎症产生的有害物质进入血液循环,会对心血管系统造成损害。同时,口腔炎症还与糖尿病相互影响,加重病情的控制难度。
对于女性来说,口腔炎症可能与妇科疾病存在关联。牙周细菌通过血液循环进入生殖系统,可能引发附件炎、盆腔炎等疾病。
总之,重视口腔炎症至关重要。我们应当及时关注口腔健康状况,一旦发现炎症,应立即采取治疗措施,避免其带来更严重的后果。